青藏铁路,是通往西藏腹地的第一条铁路,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2006年7月1日全线通车。青藏铁路建设成功解决了三大世界铁路建设难题:千里多年冻土的地质构造、高寒缺氧的施工环境和对脆弱生态环境的保护,2008年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青藏铁路工程共获专利数十项,发表论文千余篇,多项技术获得国家级奖项。
2001年, 《冰川冻土》 第3期刊登冻土学家、“青藏铁路建设中的冻土问题研究”项目负责人 程国栋 等撰写的 《多年冻土地区线性工程建设》,对青藏铁路建设具有指导意义。
2002年, 《冰川冻土》 第5期刊登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马巍等撰写的 《多年冻土地区主动冷却地基方法研究》。
2004年, 《科学通报》 第9期刊登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沈渭寿 等撰写的 《青藏铁路建设对沿线高寒生态系统的影响及恢复预测方法研究》。 《工程力学》 第12期刊登兰州交通大学 梁波 等人撰写的 《青藏铁路的重要意义、技术难点及力学问题》。
2005年, 《桥梁建设》 第5期刊登铁道第三勘察设计院孙树礼撰写的 《青藏铁路拉萨河特大桥设计关键技术及试验研究》 。本研究为高寒地区桥梁施工提供参考。
2007年, 《西藏研究》 第l期刊登西藏社会科学院孙勇撰写的 《中印经济文化交流新观察一一兼论青藏铁路建成通车在对外开放中的重要意义》 ,分析了青藏铁路建成通车对中国和南亚国家特别是中印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所带来的重要机遇。
2016年, 《隧道建设》 第3期刊登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陈绍华撰写的 《青藏铁路西格二线关角隧道关键技术》 。文章介绍了关角隧道的主要修建新技术,对未来高原特长隧道的建设起到指导作用。